院内资讯
遂宁市第六人民医院:丰富的职业康复,助Ta们早日回归社会
“代老师,今天下午我们一共粘贴了600多个档案袋,我们准备洗手回科室吃饭了。”12月5日下午5时许,在遂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作”的康复员准备“下班”了,他们所说的“工作”便是负责粘贴档案袋,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培养了康复员的耐心和专注力,提高了他们的精细动手能力,同时也可获得相应的报酬——“代币”。
康复员正在“工作”
每一个粘贴好的档案袋,都像是康复员迈向社会的一小步。在这个过程中,康复员能够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认可,增强了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帮助他们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和心理状态。
据了解,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精神康复领域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精神卫生领域,职业康复正成为帮助患者走向康复、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遂宁市第六人民医院不断探索,丰富康复员的住院生活,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对处于疾病恢复期的精神康复员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康复员的个人兴趣、动手能力,结合项目的难易程度,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职业康复训练,让他们在康复的道路上重新找到自信,实现自身价值。
“职业康复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康复员恢复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医院开展了农疗、爱心超市理货员、手工制作等职业康复训练,最终目标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后,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社会的挑战,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更多可能。”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胡涛表示。
相关介绍
一、职业康复在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长期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通过从事职业康复训练、工娱活动并取得一定的劳动酬劳,在自尊心、幸福感、康复疗效、社会支持、参与性及依从性、病情复发率、医疗成本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效果。
1、正念劳作。减少疾病的复发,减少医疗成本,降低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康复员专注于眼下的“工作”,感受当下的美好。农疗劳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予患者正念的思想疏导患者:走进春意盎然的春天感受雨后春笋神奇的生命力量;步入烈日当空的夏季感知阳光与繁花似锦的愉悦;漫步五谷丰登的秋天感悟收获的喜悦;迈进寒风刺骨的冬天领悟潜藏在后面的生机与活力。
长期参与职业康复的精神患者不管是药物种类、药物剂量及疾病的复发次数较前均有所减少,进而减少医疗成本,降低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2、劳作报酬及精神奖励。增加患者自尊心及幸福感,提升参与度和依从性。
开展职业康复过程中,给予康复员一定的劳动酬劳,体验自身的社会价值,并能取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从而减少其病耻感和自责感,增加了患者的自尊心及幸福感。
3、康复效果。降低了精神残疾,增加了康复的希望,提高了患者的社会支持。
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也减轻了躯体疾病的发生,降低了自理能力的缺失和社会功能的减退,增加了康复的希望。其次,让康复员的家属了解职业康复,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职业康复训练条件。例如康复期的患者间断住院,尝试跟家庭和社会和睦共处,让患者近距离接触社会,让其深刻感受自我价值。
二、职业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护理部主任李坤表示,在做各类康复训练之前,医务人员要注意一下几点:1、严格筛选患者;2、家属同意患者参与职业康复治疗;3、职业康复训练过程中做好病情观察;4、做好违禁物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