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资讯
从康复员到“CEO”,今天我们掌管一条gai
值此国庆、中秋来临之际,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节日氛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9月29日下午,遂宁市第六人民医院组织开展了“月满中秋情 国旗映初心——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康复游园活动,11名精神康复员变身“摊主”在岗忙碌,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其他康复员、在院长者/及家属在温馨的氛围中欢度佳节,感受医院的关怀。
温情共度双佳节,康复游园暖人心
活动现场,气球高悬、彩带飘飘,节日气氛热烈温馨。活动创新采用了“游戏-美食-文化-展示”四维融合的模式,为大家营造一个轻松、安全、支持的环境。
通过一系列游园互动活动,让康复员们在实践中锻炼了社交沟通能力、感官认知、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缓解了佳节期间的思家情绪,实现了“在玩中学,在乐中练”的康复目标。
活动中,美食街、游戏区无疑是整个游园会中欢声笑语最多的地方,一系列以“玉兔”为主题的游戏,如“玉兔拔萝卜”“玉兔投壶”“玉兔套圈圈”和“中秋猜谜”,精心设计、难度适中,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的手眼协调和专注力,更让大家在合作与鼓励中放松了身心。
互动游戏结束后,大家手持游戏券前往美食区,品尝月饼、炸土豆、热狗肠、关东煮等特色小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喜悦的笑容。
“特殊摊主”在岗忙碌 职业康复点亮“回家路”
活动现场,11名位特殊的“摊主”成为了焦点。他们是在医院接受系统治疗与康复训练的精神康复员,如今正积极参与职业康复训练。其中,康复员张某,患精神分裂症10余年,因在家不能遵医嘱服药,导致病情多次复发。在医院的系统治疗和康复支持下,他不仅在病情上得到了稳定控制,更通过参与院内职业康复训练,如协助管理病区、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等,锻炼了沟通能力与事务处理能力,并凭借日常劳动获得了相应报酬。“感觉自己能做事了,有价值了。”张某简单的话语中透露出康复带来的自信与希望。
康复员正在给过往行人推销适用的康复作品
据了解,精神疾病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跟高血压、糖尿病的性质一样,治疗周期长,且部分患者经常不按时服药、抗拒服药,不配合治疗,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给家人及社会带来很多困扰。这类比较难管理的精神疾病患者,就长期住在医院进行维持治疗(故称为“康复员”)。
遂宁市第六人民医院精神医学科始终秉持“治疗与康复并重”的理念,除了规范的医学治疗以外,定期为康复员开设全面、系统的精神康复治疗,比如:看书、看报、文字记录、玩棋牌、玩电子游戏、打篮球、农疗、穿衣叠被、整理个人卫生、节庆活动等日常康复训练。同时,高度重视职业康复训练在社会再融入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模拟社会场景,开设如农活种植、物品搬运、小商品经营等多种形式的职业训练岗位,帮助康复员逐步恢复劳动技能、重建工作习惯、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最终顺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名“摊主”合影
此次游园活动,不仅是一次节日的欢聚,也是康复员们快乐康复的社会实践,生动展示了精神康复领域“平等、参与、融合”的核心理念,让社会各界看到精神障碍康复员同样拥有享受多彩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与潜能。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体现出遂宁市在精神卫生服务中融入的人文关怀与所取得的专业成效,也为增进社会对精神健康问题的理解、营造更加包容友善的社区环境,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